谁杀死了日本音响大厂安桥
最近HiFi圈有个“大事件”发生。
日本成立76年的HiFi大厂安桥资不抵债,向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
说起安桥,其实对于HiFi发烧友也好,大众影音爱好者也罢,并不是一个陌生品牌。
我并不青睐于日本音响品牌,但是家里的一个安桥CD机自从我出生起就一直使用到今天,除了音箱罩脏了外,这个安桥CD机连同配对的音箱从来没有维修过,状态非常出色。
家里的安桥CD机,已经吃灰很久图源:品玩lzh摄
家人虽不是HiFi发烧友,但还是选择了安桥音响,足以看出其在当时的影响力。
这个成立于年,以功放、扬声器、唱盘以及家庭影院品牌家喻户晓的音响品牌,甚至其愿景都是
“安桥坚信整个世界本应更容易地感受到高质量音乐、电影和游戏的魅力,而在世界上所有的灵魂都被触动之前,安桥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这种非常有“干劲儿”的“口号”
怎么就“突然”申请了破产?
是本身不顺应潮流固步自封?还是受到外界大环境影响?
对于这种传统音响品牌来讲,1+1的效果往往都大于。
从首发“第一”到“淡出视野”
如果不能顺应时代变化,就会被时代淘汰
这句话放在安桥上并不合适,用“如果不能随时紧跟时代变化,就会被时代淘汰”才是准确的。
自从安桥这个品牌从松下分开后,其实不难看出他们在40-90年代推出的音响产品,都紧跟当时潮流,用当时的“苹果”,引领那个时代的“家庭音响”发展来形容也不为过。
不管是在年,当时还是一体式音响大行其道时,安桥凭借外观小巧,可以自由移动的ST-55桌面分体式立体声音箱迅速引领了分体潮流;还是在年,安桥率先在前置放大器系统中采用了90%的全新技术,在当时大系统中都独占鳌头。而到70-90年代发展更是让安桥像坐进了火箭,创造了多项第一佳绩,比如在年发布的世界第一款高速配音双卡式录音机、年全球第一部具有光纤数据传输功能的CD播放机、年世界上第一台THX认证的家庭影院功放,千禧年第一款7.1声道的THXSurroundEX家庭影院功放等等。
安桥产品类别很多,但并不专精图源:源于百度百科
截止到90年代末,安桥的发展顺风顺水,凭借精良的做工、各种新技术以及出色的声音表现,以及各个价位段产品,很快成为日本家喻户晓品牌,也跃居成为日本第一大音响制造商。
而在年,也就是千禧年后,安桥明显停下来了产品更细迭代脚步,其实这时候安桥重心已经从传统音响领域,比如立体声音箱、功放等等转到了家庭影院。
而只一意孤行,没有注意到已“如临大敌”,归根到底,脱离不了安桥的“傲慢”。
苹果iTunes和配套iPod产品横空出世,直接改变了大家听音乐习惯,这时候其实已经影响到传统HiFi领域。但安桥并没有像索尼一样把未来可能改变其自身命运的品牌放在眼里,这就和当时诺基亚没有把它放在眼里是异曲同工的。
相比于苹果iPod等产品只需要从电脑上就能下歌,存储到小巧便携机器中随时随地就能听的“便捷性”来讲,像安桥这种需要到线下实体店购买CD,之后再放入CD机,使用音箱来听的方式显然是“落后”的。
iPodClassic图源:王博源
索尼“鱼雷”MP3播放器图源:源于网络
没有根据当时“随身”风向标苹果索尼来进行公司内部转型,押注于家庭影院这种更为小众的领域加之后续推出产品“步伐”明显“被动”,更不要提在年3D技术尚没有成熟时,冒然推出3D家庭影院功放这种价格昂贵适应面又窄的影音系统,这简直是为之后“由盛转衰”给自己铺好了路。
后来安桥意识到大家听歌方式发生转变时,想“扭转”这种局面已为时太晚。而到年,安桥也基本淡出了人们视野。
到底是“谁”助推了安桥衰败?
自行“作死”或是其主因。
首先一个原因是,产品定价以及定位混乱。
安桥是“不是HiFi的命,得了HiFi的病”,这个品牌自从创立之出,严格意义上讲就不是一个纯HiFi品牌,从他们推出的家用音箱功放组合套装来看,其实充其量只能算是“大众”音箱品牌,是个一体化解决方案品牌,但是他们在定价方面却和“纯HiFi”品牌不相上下,ST-55桌面分体式立体声音箱在当时售价为日元,远超日本当时日元人均收入。
当时人们可以选择的品牌很少,也只能通过高价来购买安桥产品,在品牌创立之初,他们就表示“购买安桥的奢华电子产品将一直让您骄傲地邀约朋友前来您家共享精彩。”
安桥现在真的是“挥泪大甩卖”图源:阿里巴巴
而之后不管是音箱还是功放都延续了高定价。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高档”品牌,但随着90年代后期身边多了不少竞争对手,比如国外索尼、雅马哈、国内山灵、凯音这样的HiFi厂商时,安桥的产品突然变得“平民”了,几千元就能买到一台音箱加功放套装。
这显然是和“奢华电子产品”相悖的。
而之后安桥通过CMX1“播放器”型手机想和索尼以及苹果分庭抗礼时,简直是天方夜谭。
首先这是一个手机,但为了让音质表现好,加入了独立解码、独立电路设计,这就让机身变得过厚,此外续航也成为问题,加之需要从电脑拷贝进歌曲不支持WiFi传歌等,这种“反人类”操作直接影响到体验,当然还有安卓系统优化和底噪等问题。
图源:品玩陆摄
想同通过“大众”手机品来让更多人使用,但却保持了播放器的体积、重量,这种“拧巴”设计以及高达6K元售价,也最终导致这是一款极为小众产品。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讲,可以选择的品牌更多,价格更有优势;对于HiFi玩家来讲,因其本身定位距离“纯HiFi”还有段距离,发布的音响产品锐减以及在音响圈摇摆不定的口碑。
都让安桥处于一个既不能吸引新的消费者又不被HiFi玩家看上的尴尬局面。
其次是盲目收购,盲目变卖。
前边我也讲了,苹果和索尼改变了大家听歌方式,当所有HiFi品牌都在积极转型拥抱流媒体、发布随身便携耳机、播放器力求在这次“清洗”中保命时。
安桥做了一个惊人举动。
收购日本先锋(Pioneer)公司的音响设备事业部,希望通过更高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接近“暴力”的利润来拯救下滑业务。
这就属于“格局”问题了,在家庭影院、HiFi音响本来就属于“日薄西山”行业时,还盲目进行收购而不看看大环境变化,那么最后除了又双叒叕增加额外债务外,对转向没有起到丝毫帮助。
安桥已经资不抵债图源:网络
而这时安桥其实已经“慌了阵脚”,想到了变卖资产,这也是大公司稳定现金流以此让公司正常运转的方式,但就在把家用影音业务出售给美国音响企业SoundUnited时,这项收购计划被取消,本想着:
“公司出售家用影音业务后愿意接受贴牌生产,力求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的计划也打了水漂。
而之后其实安桥通过英属开曼群岛的投资基金EvoFund在00年7月公布了一项发行新股融资46亿日元的计划“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随后安桥通过发行特殊股票来筹资6亿日元来规避触及退市标准,但由于EvoFund带头拒绝行使认购权,安桥最后只筹集到了1亿日元的资金,不得不退市。
接下安桥只能“割臂求生”:将家庭影音业务出售给夏普和美国音响设备公司VOXX,将耳机和头戴式耳机业务出售给投资基金。
最后,娱乐方式变化。
苹果推出iPhone这样的大屏设备,表面上是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方式,其实更深层次是改变了人们“娱乐”方式,随着科技进步、硬件技术成熟,用户的娱乐方式、娱乐环境发生了变化。
简单来讲,从室内固定场景移动到了“任何位置”,不需要再拘泥于固定环境、固定设备就能通过“空间音频”技术得到和家用音箱相同体验,加上更方便的音频、视频、多媒体获取方式,这就让安桥这种只在固定场所下才有的品牌产品优势荡然无存。
就像我之前一位朋友说的“现在娱乐方式太多了,对于大众来讲都在追求更为便捷且成本低的方式。”
而对于TWS这种便携音频产品对传统音响行业是否有打击?
这完全是两个消费群体,TWS更像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蓝海,而传统音响行业本身就是红海,两个领域根本挨不上。
对于传统音响系统来讲,各种“无线”高保真音箱、电视SoundBar的出现以及普及或许才是“压倒”这类产品的最后“推力”之一。
传统音响下个“增量”或许是无线音响系统图源:KEF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