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成长的技巧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
文/李静
其实,孩子们爱读的书并不要特别讲究它的包装,好读、有趣、有益即可。孩子在家庭文化消费中也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自己的需求,这无疑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01家长应引导孩子读有益的书
现在的家长们,最高兴的事是孩子爱看书,只要孩子想买书,家长花钱是最痛快的。然而,观察一下现在的书摊,孩子们的读物大多是表现所谓复仇、搏斗、战争、幻想之类,尤其是一些进口的科幻故事、卡通故事,几乎都是宣扬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受苦与复仇”之类的主题,而且是魔鬼与现代人纠缠在一起,胡编乱造的情节离奇古怪,许多故事的少女穿的是三点式,表现出多情、早恋。不难想像,这样的读物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有一份针对这样的读物(包括电视节目)所作的调查表明,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地难以正确理解人们之间的交往,很多时间难以与别人交流,甚至害怕与人接触,出现沟通方面的心理障碍;不少地方不断发生少女离家出走的事;10多岁的男女学生中出现缠缠绵绵的多角恋;面对不如意、遭受了挫折和失败,往往消极地看待人生和生活,严重的甚至发展到自杀。还有青少年学会了匿名骗钱等等,这些都与读物中太多的打打杀杀、恩恩怨怨的内容有关,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现代不少家庭,都有新书柜,柜中摆放着全套史书、文学名著及精装工具书,诸如《辞海)、〈史记》、《红楼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等,崭新的著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柜中,主人却极少翻阅。花大量的钱买来的一些难得一翻的书,究底也只是装饰罢了。漂亮气派的书柜里几乎没有可供孩子可读的书,一天到晚,他们只能与几本翻烂了的课本和做不完的作业打交道,那些厚厚的新书一本也看不懂。有的家长因孩子翻动了书柜居然大动肝火,这种现象令人忧思。
02教会孩子爱父母、关心人
一年级的棒棒每天都由妈妈送到学校,并接回家。一天,妈妈用自行车把棒棒载到住宅楼下,棒棒跳下自行车飞快地跑上三楼,而劳累了一天的妈妈走到二楼就气喘吁吁了,妈妈靠在栏杆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对跑在前面的棒棒说:“拉妈妈一把吧!”陶醉在兴奋之中的棒棒回头看见妈妈那苍白的脸、疲惫的样子,天真的脸上顿时泛起了爱怜之意,他马上往下跑来,边跑边大声说:“妈妈,我来帮你!”
棒棒向妈妈伸出了小小男子汉的手,接过了妈妈手上的包包,费着劲儿扶着妈妈往六楼走。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习惯把孩子放在被保护的位置上,从而使爱的感情交流成了单向通道。父母爱护孩子的同时,可以像上述例子一样向孩子提出“请拉妈妈一把”、“请帮爸爸一下”这样的爱父母的要求,让孩子懂得爱父母、爱别人、关心人,同时也让孩子感到被人信任的喜悦,为能帮助父母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03让孩子接近大自然
如今的小孩可说是生于富贵乡,长于娇宠中。拥有很多的玩具,游戏的空间却越来越窄。及至三五岁,多数未见名山大川,不识草木虫鱼,远离大自然。殊不知,这正是育儿之大忌。张女士讲:在女儿两岁时,我们便将她带出去旅游。沿途教她识山川树木,让她辨鸟蛙虫鱼,女儿显得很兴奋,问这问那,让人应接不暇。在游小三峡的船上,女儿或许是被从未见过的青山绿水所感染,特别爱跑到船头,大声地呼喊:“啊—”这喊声和击檐声,让人一下子进入了“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
当时,女儿游小三峡最大的收获是捡了一袋五彩斑斓的小石子。在滴翠峡的尽头,有一片石滩,那五光十色的石子在河水的浸润中,闪闪发光,很是诱人。女儿一到这里便席地而坐,兀自捡起石子来。她拾到一枚圆润的蓝色小石子后,便得意地转过身来,朝着我喊:“看我拾的石头!”这一瞬,我发现光脘坐在石滩上的女儿情态极美,仿佛融入了这一片水石之中。我赶快抵动快门,摄下了这一稍纵即逝的瞬间。回来后,女儿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了,且求知欲特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许多。我想,这定是吸纳了大自然的灵气所致。
04把音乐引进孩子心灵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音乐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是你休憩的港湾,一个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免有酸甜苦辣的种种感受。孩子学习顺利,兴致高昂;孩子小有不快,情绪低落,这种情绪最后都带回家中,高兴也好,苦闷也好,都需要发泄。听音乐则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发泄办法。打开音响,倚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音乐的水流冲洗过孩子的心灵……真正幸福的家庭会有和美的音乐传出。在农村,鸡鸣狗吠以及田园里热闹和谐的天籁,本身就是一支让人感到安宁和温暖的音乐。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个农家,如果没有牲畜的叫声和农妇的呼鸡唤狗声,那便极为冷清,甚至是一种“凄凉”。
而高楼林立的城市,来自大自然的人远离了大自然,在喧嚣里行走,在局促里生活,多么需要流水声和鸟鸣声!唯有音乐才能给人慰藉。明亮的音乐声那样引人退思,弥补了水泥空间的清冷,启动了渴望飞翔的心灵……通过对音乐的共同欣赏,沟通了一家人曾有的隔阂,给你生活的勇气,让你充满希望,心平气和。当然正如医生所说,不恰当的欣赏也可给你带来厌恶、恼怒、不安、悲伤,甚至绝望等负效应,这一方面是音乐的效果(如噪音)所致,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欣赏水准。所以说,家庭引进音乐,也需要个人本身“引进”一些修养。那么,怎样把音乐引进孩子的心灵呢?
总而言之,如今不少家长专为孩子创造了学习某种乐器的条件,为了使学习更顺利,进步更快,有两点须格外注意:一是需激发、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学好,也才能坚持下去;二是弹奏的方法要正确、科学,如果方法不正确,基础打歪了,将来很难学下去。至于学什么乐器好,进度如何,家长、教师可以根据各方面条件作出选择。
遇到困难时,不要责怪孩子,相反地应当鼓励、帮助孩子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困难战胜了,技艺也就进步了。有些家长把“考试”当作目的,一旦未通过,就发火,训斥孩子,殊不知,这是在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愿所有的孩子在节庆假日里与音乐为伴,更健康、更快乐、更活泼。
05结语: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诚哉斯言。但是读书的意义又远非如此,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的读书,同时带领孩子更加的亲近自然,把音乐引入孩子的生活,为孩子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