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了两套房子换了5套音响的我告诉你普通家
因最近给自己家升级了一套惠威的D3.2MKIII5.1的家庭影院音响效果极棒,先来个全家福,左、右声音主箱、低音炮、中置、左、右环绕都在了,环绕箱放在了沙发旁边,正面整体的效果还是很棒的,实际效果要比这手机拍的照片好很多。
这几年来为了折腾家里的影音系统也折腾好几套音响了,从我大妈的文章里也能找到之前的那几套音响,第一套是自己东拼西凑而成的5.1
第二套是二手入手的索尼大法BDV-WL,后来闲鱼出掉了,买家还非常感谢我,但似乎也是物超所值的。
第三套是:天龙BT功放+JBLARENA主箱+惠威T中置+10寸低音炮。
第四套是立体声,是惠威的M5A,原来想着这对箱子的低音单元有8寸,也是三分频,想着既可以听音乐又可以看电影,虽然在低音表现、人声对白和欣赏音乐方面都很满意,但是在看电影的时候依然少了现场感,因为后面环绕没有。
因为之前帮老婆哥哥家里选购的惠威D50HT+天龙的BT功放,体验过这整套的效果后感觉统一品牌的要比自己组装起来的好太多了,不管是声音的统一性还是颜值上都要略胜一筹,所以经过综合考虑,功放用原来的天龙,音箱就一步到位入手了现在的这套D3.2MKIII。
目前国内的一般商品房个人建议是5.1声道是比较合适的,既能体验到真正的环绕效果,又可以兼顾家里的装修颜值,所以本文将以5.1声道的家庭环绕音响的搭建来分享给大家,同时还给大家分享一下新入手的这套惠威D3.2MKIII的开箱。
先看开箱吧整套音箱还是非常庞大的,一共有6件货物,其中音箱5件,还有一小盒是线材。每个装音箱的纸箱均是扎实的牛皮纸箱,为了防止碰撞在里面上下都有定制泡沫固定位置,四周也用泡沫隔着纸箱。
从侧面可以看到哑光黑面板和精美木纹搭配,这个经典造型实在是太耐看了,难怪十几年了还一直被玩家们喜爱,也被很多同行模仿。
摆好的样子还是非常大气高端的,和我家里新中式的装修风格很搭配,甚至连颜色都和我家的酒柜都差不多一样。
正面有防尘面网覆盖,防止沾染灰尘,同时还能保护扬声器单元以免遭到损坏。
从这个角度可以一眼认出这是惠威的箱子,惠威D3.2MKIII箱体采用了倾斜式设计,前障板向后倾斜的仰角设计,可让三频段声波同时到达处于坐姿时的人耳,相位精准。
再来张中距离的,旁边的低音炮是原来那套的JBL12寸的,对比了一下惠威的效果也相差不多,所以计划要出手了。
主箱扬声器配置方面D3.2MKIII采用的等磁场带式高音,高频透明清晰,中音部分采用了50mm的铝镁合金中音,人声与音乐细节清晰且还原准确。低音部分,两个6.5英寸的大口径低音单元可提供宽广雄浑的卓绝听音观影体验。再加上哑铃式三分频设计,即低音单元置于上下,令其共同合成的声像为与连线的中点,再在此中点装置高频单元,达成各频段声像重合于一点的效果,使得声音更加自然柔醇。
而双线分音的设计,让高中音与低音通道相互独立,分离工作互不干扰,确保音质更加纯净自然,更好地获得真实原声。
电影里的人声对白主要是由中置来表现,所以中置就是影院音响的灵魂,D3.2MKIII音箱采用的是两路四阶倒相式音箱系统D3.2C,该音箱同样采用了哑铃式结构设计,在人声方面表现的更加自然,定位准确,整体声音自然流畅,实际的音质也很出众,音色细腻饱满,像让子弹飞里姜文的和黄四郎对话那段就特别明显。
环绕音箱采用了两路四阶倒相式音箱系统,由两只和主箱一致的专业6.5英寸中低音单元和25mm球顶高音组合而成,由于用了同样的单元所以在表现从两侧出来的环境声也特别真实。
我们平时在电影院里看大片时特别震撼的声音就是低音效果,我们一般的家庭影院都是用单独的低音炮来表现。惠威D3.2MKIII这套配的是10寸的被动辐射式Sub10G密闭气垫式大功率低音炮,别看它个头小,实际重量将近40斤,和我原来12寸那个一样重,而且低音力度、细节以及饱满程度都要比原来12寸的出色。整套搭配起来更加身临其境的低频爆棚效果。
背面有一大块散热板,各种功能调节旋钮都设计在背后,因为低音炮一般调节好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动了。
前面在扬声器单元加了一个金属网罩,这对于像我这样家里有小孩的家庭特别友好,手指怎么也戳不坏。正面使用的钢琴烤漆显得高端有质感。
开箱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音响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开始装修布线前先要搞懂立体声、2.1、家庭影院5.1、7.1声道数是怎么回事。
2.0立体声
2.0也被称为立体声。立体声,就是指具有立体感的声音。我们现在听到周围四面八方发出的声音是立体声,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声音记录下来需要压缩、重放时又要经过放大等处理,如果所有的声音都从一个扬声器放出来,这种重放声(与原声源相比)就不是立体的了。这时由于各种声音都从同一个扬声器发出,原来的空间感(特别是声群的空间分布感)也消失了。这种重放声称为单声。如果从记录到重放整个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原发声的空间感(不可能完全恢复)。那么,这种具有一定程度的方位层次感等空间分布特性的重放声,称为音响技术中的立体声。
在音乐会现场,观众原本就是坐在台下的,乐队和唱歌的人都是在舞台上的,好的HIFI立体声设备可以再现的这种简单的声场方位感与现场音乐会的方位感,所以一般欣赏音乐的发烧友都是听的立体声。如果是想欣赏音乐的话,就只需要一对音箱即可,摆放位置可以参照上图摆放。
德国喇叭花HIFI立体声设备我们经常听的CD唱片、MP3、APE,都属于立体声的范畴,他需要两个音箱才能回放出全部信息。
2.0有源立体声而2.1则是2.0重放时的一个变形方式——2.1把重放中最难处理的低音,单独用了一个声道来回放,这个声道的载体就叫低音炮。
2.1声道音箱(中间大的是低音炮)但是,如果是看电影,整体声场全方位的三维空间感及置身于其中的临场感就需要多声道技术来支持了。
环绕声5.1
实际上,多声道也经历了3.0、4.0、5.0、5.1最初的时代,在八九十年代特别流行的DVD,它们用的是AC3和DTS编码,其实就是最早的5.1声道。九几年的时候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磨人工宝石,堂哥赚钱后花了上万块买了一套5.1的家庭环绕音响,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5.1声道的录制是非常复杂的,录音师要采集各种材料,然后以全手工的方式混合在一起,再分别录入5.1声道的各个音轨之中。5.1的主要载体是DVD电影和DVD唱片(DVDaudio,主要录制5.1LPCM为主)。
一般来说,在大部分电影中,中置声道将会回放百分之90的对白,所以中置好坏决定着电影里人声对白的质量。前面的左右声道落地箱负责前面的声场构建,电影里很多场面的声音都是从正面过来的,所以前置的落地箱是家庭影院的中坚力量。
环绕音箱负责两侧的声场构建。因为主箱一般靠近电视柜,而功放也是放在电视柜上,所有的音箱都是从功放接出来,所以前面主箱连接距离相对较短,即使直接走明线也可以被电视柜挡住,而环绕箱则要跨过客厅,所以装修时一般提前预埋,就不影响家里美观。
如果你家里已经装修好了,没有预埋环绕线,但又不想影响美观,可以用无线的环绕音响,例如我之前索尼的那套BDV-WL,但是需要在后面放一个无线接收器,是需要有插座供电才能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喜欢在5.1时代说后环这个名字,这是因为他们想当然地把5.1负责后面声场的环绕想成了后环。但实际,这两个箱子并不是放在后面,他们在功放设置中的英文一般叫surround或者sidesurround也就是侧环的意思。
6.1声道和早期的7.1声道
5.1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后方没有实体音箱,而人耳对后方的声音不是那么敏感,所以为了降低技术难度和成本就舍弃了后面的箱子。
但是随着人们的追求越来越高,技术也跟着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杜比公司推出了一个基于Dolbydigital5.1的升级版本DolbyDigitalEX,DTS则推出了对应的DTSES,这两者都是6.1的编码格式。
杜比DolbyDigitalEX就是在杜比5.1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后置环绕,增加的我们可以认为是“后中置”,这样完成了从杜比5.1六声道向杜比6.1七声道的升级。有了这个后置中央声道,我们欣赏大片时可以用身心感受后置左右声道之间的重要过渡和暗示信号,从而体会到真实的现场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做身临其境。早期支持杜比数字EX音效的影片也有不少像:《飘流者》《角斗士》《星战前转》《魔戒指环王》。
DTS-ES称为“扩展环绕声”,分为DTS-ES分离6.1及矩阵6.1两种,DTS-ES是DTS5.1声道的增强版。当DTS-ES分离6.1解码时,解码器将DTS信号的核心部分与扩展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利用算术减法可恢复出环绕左/右声道,环绕中置(又称背环绕中置)是直接解码而得,因此可产生完全分离的6.1声场。而矩阵6.1解码时只考虑信号的核心部分,忽略了扩展部分,但由于采用了DTS的专利后处理ES矩阵模块,仍然能产生6.1“扩展环绕”声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是原始录音中就有的6.1,一个是基于算法算出来的6.1。
而在蓝光机没有出来之前,杜比trueHD和DTSHD发布之前,当时的7.1声道都是基于5.1或6.1的原始录音,然后用功放的算法升级为7.1声道重放。所以,当时的两个后置环绕一般在摆位上都比较靠近。那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声道。
Z时代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用蓝光机了,更别说VCD、DVD了。因为出生在网络时代,一般都从网络下载,然后通过数字播放器播放,但是其声音轨道是一样的。
次世代7.1
次世代是日语中即将来临的时代,由于家庭影院的功放换代最先往往都是从日本四大功放——天龙、马兰士、安桥和先锋开始。于是,在蓝光音视频升级的过程中,音频终于从数据量和原始录音声道数上的突破,让7.1声道的DTSHD和DolbytureHD披上了次世代音轨的称号。这是历史上真正的,原始7.1声道的家庭影院格式,是真正的突破。而DTS公司也出了对应的格式DTSHD。
接着,我们来理一下思路,以后的后置声道也称为后置中央声道,可以用SurroundBack来统一称呼。虽然在后来也有通过电脑模拟出来的SurroundbackL和SurroundBackR,但他们基本上都是从两个侧面的环绕分别抽取的声音。而基于DolbytureHD和DTSHD的SurroundBackL和SurroundBackR,是真正完全分离的。所以他们在摆位上,再也没有要尽量靠近一说了,在布线预留方面就要考虑到侧面和后方的位置了。
沉浸式环绕声,7.1.4
当声道在继续进步的时候,有一个瓶颈出现了——以前所有的录音都是基于声道的,录音师要考虑每一个声道要出什么时候,然后再构成一个整体。如果只有5.1,那要简单一些。而做成7.1已经很复杂,所以即便是有了7.1声道的格式,依然有很多电影只做5.1。如果再升一级,做9.1或11.1呢?先不谈制作难度,原始音轨在压缩前庞大的数据量就把人搞疯了。于是,有一种新的混音技术出现了,基于对像。
基于对像是相对于之前基于声道来讲的说活,以前是基于声道,你要做5.1,就每个声道去混音,你要混6个分别送到5.1声道中。如果是7.1那么就要混8个。而基于对像则是,我不考虑你用多少个声道回放,我只管电影中会出现哪些声音,然后给这些声音定出坐标和运动轨迹。
然后,你用的多少声道的家庭影院,功放自动运算,把这些声音分别送到相应的声道放出来就行了。杜比ATMOS全景声就是第一个运作这个技术的格式,同时为了让声音更逼真更有带入感,杜比ATMOS还加入了头顶上的天空声道。
如果你还是没懂,我用做饭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比如我今天要做五菜一汤(5.1),那么我要分别准备五个菜和汤的配料,然后一个一个用锅来炒,然后分别装盘。
而现在,我搞到一台非常神奇的机器,这个机器能一口气帮我做十一菜一汤(7.1.4)。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做这些菜和汤的所有配菜调料都准备好,然后按照一定的规范扔到这个机器里面去。接下来,机器会自动把这些菜分配成十一菜一汤出来。
神奇的机器便是杜比全景声,上面中的音床和对象,就是做菜的原料们。
上面讲的,用锅烧出来的五菜一汤,就是基于声道的传统5.1和7.1的音轨格式。而神奇的机器,就是基于对像的全新格式,像现在的杜比ATMOS和DTSX都是这样的技术。并且,7.1.4这样的格式也才仅仅只是起步。随着家庭影院功放的进步(盘子增加),他可以把声音分配到更多的声道。下面,我们放上杜比全景声,最常见的几种摆位图。
最高的杜比全景声家用标准是34个声道,如下图。
不管是5.1、7.1还是全景声应该怎么摆位,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在此我只提醒一点——如果是沙发靠墙的用户,就不要去追求7.1的后环绕了,如果音箱和听音位拉出不距离的话,是没有用的。
学习要基础知识就到实操阶段了。
第一步,规划!首先要确认想要一个什么功能的家庭影院,如客厅空间视频这块是选用投影机还是用平板电视,如果选投影机这块要确认投影机型号、投影机的焦距和投射画面大小。这个要根据你的观看距离,房间的长宽综合考虑,音箱这块是用5.1声道的还是7.1声道的。像我家我就想着电视和投影都使用,所以一开始我就预留了一个安装投影幕布的槽,并且在里面预留了一个五口插座。
具体尺寸可以根据你选择的幕布来,电商详情页一般有尺寸。
第二步,位置!
说实在的,这一步很关键,因为如果搞不好,很可能后期要忍着各种飞线逼死强迫症,所以在水电改造的时候线路一定提前做好沟通,让电工师傅按照你自己的需求要求开槽。
首先是HDMI线,这里是用来连接投影仪和功放机的,在通过功放机多HDMI输入口实现不同输入源切换。其次是音频线,主要是两个环绕音箱,需要在音箱定位后的墙面预留一个86型的音响接线柱插座面板。
HDMI线我当时装修用的是秋叶原2.0版10米长的,外面使用了双磁环抗干扰的设计,当年买的是元,现在好像99元就可以了,目前还没有看到出现过问题。
环绕音箱线买的是芯的美国怪兽的环绕喇叭线,使用的是无氧铜导体,抗拉钓鱼丝工艺,外面使用了双层LPE保护层,用了几年也还不错。
投影仪方面:
需要HDMI输入和电源两个必备选项,如果不预埋HDMI,那么只能在投影仪位置放置盒子或播放器,然后通过蓝牙连接功放,效果和便利性大打折扣。这里我遇到一个坑就是自己之前考虑到可能需要将电脑输入到电视那边,或者我的投影仪用支架放沙发旁不用挂起来,需要的时候从沙发后面取出来。所以把HDMI线出口留在了沙发背后,而不是留在顶部。但是这样就造成了现在想把投影仪吊装起来那HDMI线需要露出来了,也没有在顶部预留插座,现在没办法吊装了。
5.1音响系统方面:
5个音箱(左右中、左后、右后)都是通过功放机供电,1个低音炮单独供电,不过一般都是摆在前面,所以音箱不必考虑单独供电,电视柜插座预留足够就行。需要注意的是音频线要在两个环绕箱的背后墙面较低的位置留孔,不影响美观还好用。前置左右音箱走不走墙孔都可以,如果你的电视柜很短,那最好埋进墙里,如果电视柜足够遮挡,完全不必。
所以各个点位一定要提前确定好。比如HDMI线口位置,电源位置,左右音箱音频线接口位置,这些都要提前确定,材料也要在师傅到现场前买好。
开工前多次到现场,实地感受加上测量,将电视墙的插座、线口位置、中线位置用粉笔标注出来,师傅到场后一目了然。
第三步,走线!首先是电视柜位置,电视柜如果要靠墙,插座直接插的话必然会顶着,即便是选择有背板开孔的电视柜也没那么合适。所以后期还是少不了引到电视柜内部再进行插座供电。我家中的的两个前置的音箱没有预埋,在使用的时候我是隐藏到电视柜后面。
投影仪部分,电源不用多说了,就是要在挂投影的地方预留一个插座,HDMI线用86底盒,最好还是和HDMI线预留在一起。
完成了以上的功课基本上你的家庭影院音响的硬件之间连接就没什么问题了。因为篇幅过长,所以下一步计划单独说一下家庭影院系统更部分的链接及设置方面的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区讨论。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