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聆听耳机大家坛纪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难忘的年终于过去,我们迎来的又是一个新的年头。不知不觉间,大家坛和我们相伴也多了一个年头,回头看看自己的注册年份,都已经是17年前了,当年的青涩少年如今已经变成了青涩中年,当初一起意气风发折腾MX和E的那些依旧联系或者失联的小伙伴们,你们都还好吗?人生就是一站一站的转场,我们在旅途中偶遇,相处,也会在命运的注定后转身远离,铁打的论坛,流水的过客,时间永远是最中立的旁观和见证,如同若干年前,我们并不会想到,耳机大家坛,竟然会在临近20周年的花样年华,推出纪念版的音箱产品E20/E20pro。
这是一款中等体积的桌面书架音箱,然而并没有选择有源音箱这种比较潮流的形式,而是回归到传统无源HIFI音箱的路子,E20/E20pro其实是大家坛桌面系统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论坛主事人AF先生最早的想法是,构建一个面向桌面和小空间玩家的套餐,包括无源音箱+蓝牙(LDAC)/USB解码+电子管功放,这个套餐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无论是功能的互补,还是把玩的层次,都是对纯耳机发烧的一个有力补充。如前文所言,漫漫烧路,多数人以耳机入门,数年以后,有人默默退出,有人原地自乐,也有人更近一层,而这个桌面系统其实就是为第三种群体准备的,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当下,个人一直相信,耳机和小尺寸音箱兼修互补会是将来的方向。而目前这套桌面系统的进度,是音箱E20/E20pro已经开发完成,而解码和功放还在进行中,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提前感受一下音箱的魅力。
先罗列E20/E20pro的硬件配置吧,这是传统的两单元两分频的书架箱,高低音选用的都是挪威西雅士(SEAS)的单体,分别是H-06和H-08。别看低音单元只有5寸,但是别忘了那可是SEAS啊,出了名的大力出潜力的品牌。所以拿到E20pro的玩家,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功放选择了,这点也可以从其86dB的灵敏度可以看出来。同时不要觉得5寸单元意味着小体积,E20/E20pro的外形尺寸达到了W×H×D(mm),相对庞大的箱体有了更多内部声学处理的空间。箱体表面贴合了哑光漆的酸枝木皮,如果把它说成一个鞋盒子,那么装的也是巨人的鞋子。E20/E20pro的频响标注的相对保守,为50Hz~20kHz,但是实际上,普通版和pro版最大区别在内部分频器器件,E20使用Erse电容电感,而E20pro使用Jantzen电容电感,两者在高频延伸和质感上还是有差别的,我手里这对,是E20pro,谈谈磨合一阵子之后的感受吧。
西雅士的单元,整体来说属于灵敏度中等,上下限很高的类型,需要充沛的大电流让它消化更多的信息。这使得E20pro变成开声门槛比较低,随便开声也不难听,但是想推好需要一定搭配的定位。我将E20pro分别在自己主系统、耳机系统和电脑系统上都尝试了一遍,前端不同,表现不同,抛砖引玉一下。
首先是用在耳机系统上,有玩家肯定要问,耳机系统怎么搭配无源音箱?因为我用的是兼顾功放功能的大功率耳放,原创OPA-4A,这是采用EL34功率管输出的胆机,如果驱动音箱,功率大约在6w+6w,而前端则是基于roon专机+sagradac的网播系统,这套设备拿来驱动大部分耳机,基本没有推不动的,但是搭配E20pro的效果,则是突出细腻而缺乏起伏的,EL34本身的音色特长可以被E20pro敏锐捕捉并还原出来,整体柔顺有韵味,但是如果聆听独奏和四重奏之外的作品,比方说中等编制室内乐,或者一些强调动态的OST,就显得太肉了,整体跟不上音乐节奏的步调,很多快节奏的凌厉动态变化,就被系统选择性忽略了,这就是峰值驱动电流不够用的表现,低频会糊。解决办法,当然就是增加功放的输出能力。
简单来说,E20pro在我的耳机系统上,只能承担背景音乐的功能,这并不能令人满意,然后我把它挪到了电脑系统上,个人这套电脑系统主要承担的就是各类云音乐播放、各种抓轨音乐、各类游戏、各类视频播放任务。前端是电脑连接audiomis(唐韹)的DAC10pro解码,再连接雅俊的α7合并机,这是英国老牌厂家的旧款中高端产品,并不是DIVA系列偏新英国声的走向,而是比较醇美,速度不快,讲究韵味的机器,照理说,这种不强调动态的机器,搭配E20pro会不会也出现和前面一样的问题呢?答案是,完全不会!E20pro在α7的驱动下,一方面保留了老英国声里面迷人的音色和流畅的乐感,另一方面动态并不弱,至少在近场聆听的时候,丝毫没有短腿或者层次感凌乱的情况出现。这看似矛盾的结果其实不难解释,就俩字:功率。α7是一台AB类的70w+70w的功放,相比耳机系统,功率储备和冗余都大了许多。其实作为用家,我很清楚自家电脑系统的价位和优化都是三套系统里面最随性的,甚至我都没有为E20pro配置桌面脚架,只是简单地放在一摞硬壳书上面(书太软就不行了,要注意),但是奈何一力遮百丑啊,只要给E20pro足够的功率,它并不需要其他苛刻的条件就可以开心歌唱了。仅仅在驱动环节有优势,就使得电脑系统下的细节,是超过身价数倍的耳机系统的。E20pro流畅的乐感和同尺寸下松弛不紧张的声线,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好印象。
而当E20pro接入音箱主系统以后,驱动它的则是力士MQ88U胆后级,采用4根KT88功率管进行输出,可以达到A类25w+25w的功率,咋一看,这比雅俊α7少了挺多,但是别忽略了α7是AB类的输出,论大电流的持续输出能力,力士是更强一筹的。这个系统下前端也是综合素质更强的转盘解码,有了信息量和驱动力的双重支持,E20pro的表现可以说比先前更强了一部,和先前相比,声音中不变的元素是流畅、饱满的乐感,音色和能量分布是比较杂食的路线,尤其适合聆听人声、小编制和ACG/OST,作为小口径书架箱,E20pro有个很大的优势是空间结像的精细,用港台音响杂志的描述就是“脱箱感”比较强。只要给予它足够的空间,你可以听到很工整的乐器定位和层次规模,夸张点说,空间甚至比音箱本身都重要。
对玩家来说,房间声学装修,摆位,以及脚架都是需要考虑的,这也是从纯耳机玩家进阶到音箱玩家的必修课。对E20pro来说,得益于小口径,它对于室内声学处理的要求没那么高,房间里面尽量避免一些大的反射面就行,对摆位和脚架和要求也不算苛刻,直接脱离脚架放在桌面上也没啥共振(如果口径再大一点就尽量别这样了),整体来说对于玩家和使用条件的宽容度还是挺高的,新手门槛,进阶音质,确实也符合最初的设计定位。关于喇叭线,我尝试了低价的加奈美、平价的扬仕和贵价的TADCGR2,E20pro对于线材也是比较敏感的,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扬仕的单晶铜单晶铜镀银混编的线材效果是最贴近E20pro定位和声音风格的。三者当中,加纳美的特点是音色朴实,但是缺点就是糊,缺细节,扬仕的混编线材更突出的是密度和动态,这两项都是大部分小口径音箱的短板,两者搭配可以说扬长避短,而TadCgr2更强调层次感、结像的凝聚和两端延伸,更加适合大口径多分频的音箱。喇叭线的环节,相当于可更换耳机线在耳机系统中的作用,由于走的是大电流,其对于声音的影响程度,甚至高于耳机线。
小谈了一番最近使用E20pro的心得手记,耳机大家坛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快迎来20周年的生日了,今天的纪念,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前行,岁月与音乐,我们都不要辜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