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史广州海印电器总汇全国第一个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回顾广州改革开放40年创新发展,我们特开辟“广州的个率先”,分篇刊登由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现名称为: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参与者谈广州改革开放》一书,收集自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广州改革开放的亲历、亲见、亲闻“三亲”史料,共篇,约58万字。
这是一部改革开放先行者的珍贵记忆,又是一部改革开放发展史的忠实记录。
4月24日起连载推出,以飨读者。今日为第二部分经济篇(53)。
年9月,广州海印电器总汇开业,是全国第一家电器专业市场。
广州海印电器总汇开张现场
我时任海印电器总汇经理,亲自筹备成立了海印电器总汇,并且推动和见证了它的发展。
那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州市民由原来的“老三件”手表、单车、缝纫机逐渐过渡到“新三件”冰箱、音响、摩托车,对电器产品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当时的广州市民想要购买电器产品,要么去国营的百货公司,但一些热门的商品需要到处托关系或者排长队,还常常买不到;要么就要跑去番禺易发商场或者增城新塘,那里经营各种各样的电器产品,但交通很不方便,往返差不多要一天的时间。即便如此,因为国营百货公司的商品供应不足,广州市民还是愿意舍近求远。我就想,如果在市内搞一个电器批发市场,肯定有生意,而且也能给市民提供便利。
广州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全国城市改革中先行一步。但是,要搞电器城,在广州乃至全国都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当我们提出要搞电器城时,广州市工商主管部门也不是很懂,但他们支持并发牌照给我们,鼓励我们去尝试。
由于当时还没有商业地产的概念,电器城的选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刚好当时最早做商品房、开发了五羊新城的东华公司在海印有一个地下裙楼出租,于是我们就承租了下来,解决了选址的问题。
以前,我们熟悉的商场是百货公司直营或供销社销售。但我们在香港看到,很多商场是先做好定位,然后隔开一间一间商铺租给不同的商户。我们决定采用这样的经营方式,这在当时的国内尚属领先。
年9月,海印电器总汇开业,成为广州第一家电器专业市场。开业初期,近家商户在这里经营各类进口及国产名牌家用电器、办公电器、通信数码产品等等,从电视、冰箱、洗衣机到卡式录音机、固定电话、大哥大,品类多达千余种,可谓“除了飞机没有,什么电器都有”。
那时鼓励个体户经营,加上市场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因此,谁有货源,谁就能够赚钱。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海印电器总汇的商铺供不应求,我们只好按先到先得的原则出租铺位。而且,我们在合约里给商户制定了一项条款,就是不可以卖假货,如出现了假货,必须给消费者退换。只有符合条件的商户才能到我们这里经营。那时的市场没有品牌概念,商品种类繁多,相对较乱。因此我们“坚持诚信、不卖假货”的做法,很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广州海印电器总汇旧貌
我们在经营上进行了一些创新。以前在国营百货公司买电器,要隔着玻璃柜台看,需要哪一款电器,要售货员从货架上拿下来才能看。我们学习香港的做法,采用开放式经营,让消费者直接跟商品接触。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国内是相当新鲜的。那时,普通消费者几乎都到海印买电器,使得商铺的生意十分好。我记得有一个卖窗式空调的商铺,一天8小时卖三四百台空调,基本上是几分钟就卖一台,现场十分忙碌,试机时,把空调的插头插上,压缩机一响,客人马上拿走。那时的冷气机有几十斤,很重,店里负责开机的几个小工,几个月下来,手臂都粗了。
在管理上,我们想方设法帮助商户做生意,商户也想方设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场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互信的关系,形成了我们的竞争力。
年后,随着海印电器总汇的快速发展,众多的电器经营商家争相进入,都设法在海印争占一席之地,由此带动附近的地方陆续开设了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电器市场。这样,在海印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海印电器总汇在内的、方圆近1公里的电器集贸市场,即“海印电器市场”或“海印电器城”。
广州海印电器总汇外景
出现了其他电器市场后,我们坚持差异化和个性化经营。别人没有的电器产品,我们有;别人有的电器产品,我们就提供比他们更好的服务,尤其是针对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那时大家都卖影碟,但我们海印可以卖蔡琴签名版的影碟,或者消费者想要什么黑胶唱片,我们都可以帮他找到。又如卖电视机,一些卖家试机后就让消费者自己扛回家,而我们则提供送货上门以及安装调试的服务;卖音响时,我们还会到消费者家里看环境、定位置,告诉他们音响要怎么摆、距离要留多大、喇叭要配多少功率;卖照相机,我们会提供速成培训;等等。就是这样,我们培养了消费者的黏性,他们都会不断回来买其他电器产品。
而且,因为我们坚持守诚信讲信用,坚持不卖假货,因此,即便后来周围出现了同类的电器市场,消费者仍然会选择我们。所以,海印电器总汇能够长盛不衰,一直经营到今天。
20世纪90年代,海印电器总汇成为颇具规模、享有商业信誉的电器市场。在其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规模更大、配套更完善的电器专业市场“海印广场”建成开业。海印广场与海印电器总汇成为海印电器市场的龙头企业。在它们的带动下,大沙头海印地区形成了在广州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海印电器一条街”。最辉煌时,在海印桥附近的大沙头路和东湖路附近,汇集了海印电器总汇、金海印电器广场、汇光家电市场、海印电器商贸中心、信和海印电器广场、海印康乐城等10多个大型电器批发零售市场,有多家商户,国内外名牌家电产品的专卖店、连锁店和展示中心比比皆是,颇具专业特色和影响力。
口述者:邵建明,时任广州海印电器总汇经理
整理者:钱玮珏
来源: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现名为:广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本期值班主编:徐梅花编辑:元懿
欢迎投稿“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广州政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