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响不可不知的10个小技巧
初烧玩音响,会有哪些“好处”?丰富家庭生活,同时也让房子更有家的感觉。当然,所谓玩音响,不是指“买套音响回家打开电源键播放”就OK。这里为大家提供10个音响小技巧,来帮助入门玩家改进现有系统,提升聆听体验。
1.完成基础设置
不少家庭,音响买回家后只动过初始设置。对于那些功能丰富的音响器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起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有时你会发现,左边的音箱声音可能比右边大些,通常这并非是音响坏了,很有可能是左右声道的平衡(Balance)被误碰了。有时你会觉得高音或低音不够/过多,那么可以选择适度调整Treble和Bass。
AV放大器通常会自动适配讯源传来的环绕声解码格式。比如你的蓝光机正在播放DolbyAtmos的光碟,那么它就自动会切换到DolbyAtmos模式。但是,某些AV放大器还可以叠加其自有模式,比如剧院、音乐、游戏,那么也可以尝试叠加或切换。如果你不喜欢这一切,记得将它切换到直通(PureDirect)模式。大胆尝试吧,没有一台功放是因为你切换模式而报废的。
2.建立牢靠的有线连接
对初烧而言,不见得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和精力去“折腾”线材,它对整体音效的影响,可能处于末端。但是我们建议你舍弃那些“随机线”,因为廉价喇叭线、信号线确实会让音响效果大打折扣。由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购一些口碑不错、但价格不贵的品牌线材。这条同样适用于HDMI线和USB线的选择。
品质有保障的线材和牢靠的连接这里没有必要详细说明线材的重要性,但可以给你一个具有认同感的比方:你的iPhone充电线,有几十元乃至更贵、同时支持MFi的,也有9.9元包邮的“多合一”线。它们都能用,但后者使用寿命短,而且基于成本考量,线材品质不佳,它们无法支持快充,充满一次电需时会比MFi认证的快充线慢3倍……音响线材的另一个问题是,劣质线材更容易磨损,降低音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你并不需要的噪音。
Wi-Fi和蓝牙连接变得越来越普及,但请相信,就音质表现而言,无线传输仍然逊色于有线连接。
3.找出不良振动源并解决它
加大音量时,家具会不会跟着发出共鸣声时,这时你需要降低音量,或者找出振动源加以处理。有时安装不够稳固或经久失修的家具会是症结所在,有时共振会通过机柜传回到你的器材,像是CD播放机,由此便加大了循迹过程中数据误读的可能性,间接影响到音质表现。随意摆在电视机柜上的木制音箱也有可能受到振动的影响。
为音箱选个稳固的脚架很重要因此,可以为你家的音响器材找个稳固的承托架,最简单的做法,是找块大理石板。切记,是垫在器材底部,尤其是放大器,千万别压在顶部,这样会影响它的散热。音箱的话,买一副稳固的落地支架来承载。
对了,有不少声学材料可以用来承托器材,比如专用的唱机垫、音箱垫或低音炮垫,但这会增加额外的开支。
4.使用电源净化器
市电存在各种电磁干扰,电压/电流突变也会影响到音质和画质的表现,所以你可以选择一台电源净化(滤波)器。
如果你家音响开机后,即使没有播放音乐,也有“嗡嗡声”话,除了检查接线等步骤外,也可以将电源净化器作为一个考虑项。
电源净化器也是个可选项切记两点:使用电源净化器前必须确认你家电源的地线是正确连接的;不要将大功率电器(比如后级)接在净化器上,除非它的承载功率足够大(是后端器材总功率的2倍或以上)。
想要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选择高品质和大功率承载的品牌拖线板(排插),后级/合并式放大器,尽量直接连在墙插上。
5.不定期维护/保养音响器材
如果你觉得家中的音响,声音表现不如从前——有时甚至可能是更糟糕,比如说“滋滋”的噪声,那么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
不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很重要检查喇叭线是否有磨损,或者接触不良;检查喇叭单元是不是有损坏或腐蚀,尤其是在黄梅雨季后;不定期的清洁器材外观,保持散热孔的通畅(这个类似台式电脑)。后者可以在季节性的居家保洁时一并进行。对于不常用的遥控器,也需要检查电池是否漏液。
至于黑胶唱机、唱片,更有专业的保养要求,记得遵照要求进行。
6.打造专属聆听空间
如果家里有个单独的空间,用来聆听音乐或看电影,是再好不过的。
专属影音室是众人梦寐以求的专属影音室可以进行声学构建,从而获得更好的音效和观影效果,比你在客厅里安置影院,提升的不止是一两个档次。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专业的影音智能集成商来帮你完成整体的解决方案。在影音C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