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五块钱,放在现在能买多少东西
随着社会发展,物价飞速上涨。金钱的购买力在降低。在年。一张10元钱的钞票(当时叫“大团结”)。可以说是一笔资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里。有这样形容一个人有钱,“摸出几张大团结”。在年左右的年月里,五块钱真心能办事。就拿年来说。在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吃饭。中学生陈林与父母三口人要了烧锅鸭、鱼香肉丝、扒白菜加一份鸭架豆腐汤。还喝了一瓶啤酒。这难忘的“三菜一汤”大餐。总共花了不到四块钱。但是这是陈家四天的伙食费。而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陈林。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欢呼说。“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菜”。当时。著名分析师张化桥大学时的吃穿生活费“大约每个月六元”。加上考取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因为每月除工资外还有五块钱的副食补贴。日子还可以。但是他的师兄还嘱咐他。现在起“每个月至少要存15元”。可以在五年内成家。所以说五块钱,在当时真的关乎“终身大事”。红遍全国的《西游记》也是在年艰难开机的。由于经费不足,人手稀缺。“唐僧师徒”以及其他的年轻演员们。都是拿一份演出费,干好几份活。累活、苦活都要干。导演杨洁心疼演员。给演员们申请了“群众演员补贴”“剧务补贴”“特技补贴”等各种补贴。虽然每次也就三五毛钱。但演员们很激动。之后再有累活、苦活,大家都很开心地说:“今天又有啤酒喝了”。到了年。在北京前门大街开业了第一家肯德基中国店。这家快餐店开业近几年。甚至有新人在肯德基办婚礼。可想而知它是有多豪华!当时店里的一块原味鸡售价两块五。一顿肯德基。等于“不少家庭要攒上一个月的收入”。在年,五块钱真的是笔“大钱”。为了能更直观的感受到五块钱的价值。给你们参考下那个年代的日用品物价:大米是0.元一斤。食用油0.80元一斤。猪肉1.01元一斤。鲤鱼1.08元一斤。活母鸡1.16元一斤。这是国家牌价。单独看一下北京的菜价。菠菜每斤7分钱。芸豆每斤2角钱。茄子每斤3角钱。菜花每斤2角6分。不用想逛一趟农贸市场。五块钱绝对可以买很多东西。五块钱的购买力。在那个年代是比较强。可以说是个“物价便宜”的幸福时代。期刊作品上也有过穷苦的主人公“穿越”到年。去扫货的剧情。但在年上半年。北京市民就曾反映过“菜”太贵。这是根据当时的工资来看的。农村的工资到年。年人均收入也只有元。所以五块钱放在那时的农村。价值不容小觑。相比城镇的工资。年在北京读研的张化桥也回忆过:“当时北京的国营企业工人的平均月薪也不过40多元人民币”。那个时期姑娘择偶的顺口溜就有一句。“七十元钱”——小伙月薪七十元?很抢手!作为教师行业。年,20年教龄的教师。平均工资是每月41元。刚入职两年的年轻教师。平均工资只有31元。所以年的五元钱。对比今天的购买力。相当于教师平均工资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工资制度改革”的呼声也一直没有断过。也有很多在现在看来。是“高收入”的群体。但在年,收入并不高。就拿演员们的片酬来说。哪怕最大牌的“腕儿”。每集最高片酬也不过六十元。但是也有人提意见,觉得工资给得高。影星杨在葆。红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尝试做导演。面对当时北京至广州高达百元的单程机票。杨在葆纠结不已。毕竟当时他的月工资也只有88元。因此广州方面表示会解决杨在葆等人的一切交通费用。才有了那部改编自《南方的风》。震撼一代人的经典电影:《代理市长》。还有年全国六十个城市试点的“公有住房全价出售”改革。也能说明当时的工资水平。一套住房的售价在每平—元之间。当时对比工资,却是天文数字。现在看来,就像是过家家一样随意。根据《经济日报》记者谢然浩记录说:“由于当时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实在太低,年底也就基本停顿了下来。”工资物价一比,清楚体现了年的生活状况:在当时的大多数人。说过日子是一分一里扣过来的,也毫不夸张。五块钱在“买菜”“餐饮”等日常消费项目上。在年是不少的。但放在另一些“消费项目”上,用处也不是很大。作为“新鲜玩意”的牛仔裤,在当时就很贵。一条牛仔裤最便宜也要25元,贵的要30多元。所以年轻人想买一条牛仔裤。参加工作头一个月的工资恐怕都不够。但是爱美的青年。也会喜爱“小格子呢的夹克衫配水洗牛仔裤是最流行的”。大多数人都是牛仔裤一穿穿到坏。缝缝补补接着穿。谁要有两条以上牛仔裤,绝对羡煞旁人。还有在当时经济发达的广州。拥有一台摩托车绝对拉风。广州街头的一辆私人摩托车。价格在元以上。很多“过来人”都说:“那时候骑摩托车,比现在开奔驰宝马感觉还要好”。电器等日用品在年的时候价格很贵。动不动就数千元。就连黑白电视机,最便宜的价格也在元以上。普通农民很难买得起。在年。“凤凰”牌自行车卖65块钱。“红旗”牌自行车卖77块钱。而且在当时结婚。有“全鸡全鸭”(彩电、录音机、洗衣机、鸭绒被)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音响)等说法。每一样价格对当时人民的工资来说,都价值不菲。而在并不富裕的年。全国平均每人用于买衣服的花费,是42元。用于买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日用品的花费。逐渐攀升。这代表了中国人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也是生活质量发生了变化。20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前兆。之后就迎来中国激动人心的变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如张化桥的一声感慨。那时的中国,“空气中流动着希望”。(了解更多历史故事,点击右上角蓝色
上一篇文章: 50岁的夫妻,一般有多少存款他们都为养老 下一篇文章: 养一辆40万的奥迪Q5L和一辆20万的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