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暑期汛期出行要看天行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暑期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也正处我国主汛期,是强降水、高温等灾害性天气高发时段。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牛若芸提醒,公众出行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高温及相关安全风险。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多、覆盖范围广、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15日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截至8月15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6天发布高温预警。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地区近期强降雨引发山洪成灾快,部分地区因气象灾害导致游客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8月15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近期我国天气气候异常,高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众消暑纳凉意愿高涨,涉山涉水旅游持续增长。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影响,山水旅游景点气象灾害频发、易发,加之主汛期灾害天气局地性明显,突发性强,气象灾害风险高,防御难度大。各级气象部门要继续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严防前期高温干旱地区“旱涝急转”,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牛若芸介绍,气象次生灾害指的是因气象因素——暴雨、台风引起的其他灾害,如地质灾害、农业灾害。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包括山洪、泥石流、滑坡、内涝。暴雨过后,经过大雨的冲刷浸泡,土质变得疏松,有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

  “次生灾害来临时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山洪暴发具有突然性,防范难度大。因此,暑期游玩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牛若芸说。

  她告诉记者,公众在出行前需密切   牛若芸建议,在汛期暴雨多发时段,游客最好不要在山沟、河滩上宿营;山洪来袭时,应当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转移;穿越山谷前要注意安全,最好有熟悉路程的向导指引。

  她还提到,在去地势险峻的景区时要看天行事,雨天不要进入峡谷。如果在受到洪水包围时,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工具转移。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不要自行渡河。

  此外,自驾游时在出游前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行驶时集中精力驾驶,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视线。暴雨天驾车出行时要减速慢行,尽量不要急刹车;视线不好的情况下要及时开启雾灯、示宽灯或双跳紧急灯;如无法正常行驶,应找安全的地方停车休息,并紧闭门窗、关闭音响系统,不下车在车厢中避雨避雷。

  专家还提醒,如若选择乘飞机出游,最好早出行早计划,早出门早动身。多留意出发地和目的地机场的天气预报,尽可能避开雷雨天气出行;雷雨天出行时要及早动身,避免路途中拥堵;要尽量选取雷雨少发生的早间航班,留足中转时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