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广东队逾17万网格员奔走基层筑起
广东常住人口1.13亿,外来人口比例大。这次疫情正逢春节和春运双重因素叠加,人员跨省大流动,使得疫情防控面临十分复杂艰巨的局面。如今随着节后复工复产和返粤人员的到来,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防疫战”在基层怎么打?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张开了广东的基层疫情防控网。基层干部或网格员、社区民警、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奔走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社区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守望了家园,守护了心灵,有力支援了基层“防疫战”;基层里每一个“温厚的广东人”都不吝贡献自己的温暖,都在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出一份力。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面前,广东的防疫治理工作颇具广东特色,将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民排查、全民监督、全民防疫的工作格局,筑起克敌制胜的铜墙铁壁。广东的疫情防控不仅展现出广泛动员的力度,而且彰显了用心用情的温度。
网格员
推迟婚礼投入“战疫”
就在除夕夜的前五天,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此时,春节将至,一场人类最大规模迁徙行动——春运已经启幕。1月19日已经是春运启幕的第10天。这一天,广铁集团发送旅客万人次。
大家正沉浸在回家过年的喜悦之中,直到被来势凶猛的疫情惊醒。
1月19日起,手机上的数字每天都在刷新。
面对疫情,广东快速响应。1月23日,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广东,这个过亿常住人口的省份,人流量庞大。当这场突然来袭的疫情深入到基层,这场“防疫战”怎么打?
“联防联控”,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重要机制。
广东省委印发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广东省委要求全省“一盘棋”,以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高昂姿态,团结协助、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政治纪律,把联防联治覆盖到全省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能不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基层的重点在农村、在社区、在网格。
1月28日,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下发《关于全面落实“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实施“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部署在市以下各级各单位即日起全面启动“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城乡村(居)全面推行“网格化”疫情防控,全力遏制疫情蔓延。
广州番禺区南村镇官堂村网格站网格员罗靖琳面对疫情推迟婚礼。受访者供图
广东全省个村(社区)共划分个网格,配备了名专兼职网格员。广州番禺区南村镇官堂村网格站是个网格中的一个,罗靖琳是名网格员中的一名。
如果疫情没有暴发,这个情人节前一天,罗靖琳已经办完了人生大事——婚礼。三个月前,为了当一个美丽的新娘子,她便开始筹备:预订了酒席,写好了请帖。不过,面对疫情,她毅然选择了推迟这场婚礼。
酒席可以撤掉,请帖可以收回,但是这场“战疫”分秒必争。
推迟了婚礼后,罗靖琳马上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罗靖琳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每天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走路、爬楼,挨家挨户走访。
“你们回湖北了?”“你们有接触有可能感染人员吗?”“你们从家回来有哪些不舒服吗?”每天,罗靖琳都要不厌其烦地向网格内的居民问这些问题。
当得知从湖北回来了一家四口,罗靖琳立即上门与这户人家沟通,劝说他们在家隔离,送上口罩。随后的每天,她都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一起给这家人测体温。看到4位湖北籍来穗人口身体一直未见异常,罗靖琳才松了一口气。
像罗靖琳这样的网格员,每天在负责的网格内对重点人群筛查管理,一张科学防控疫情的网络就此张开。
“三人小组”
不仅迈开腿,还磨破嘴皮
在基层“防疫战”中,“三人小组”打响了名堂。这个小组往往结队成行,每日奔走在街头巷尾,挨家挨户做排查,只为把好关,守好门,拦截疫情。
什么是“三人小组”?这是由基层干部或网格员、民警和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他们的工作一般是开展包括信息采集、人员排查、宣传指引的疫情防控工作。
2月2日,在广州市达道南社区,由社区居委会干部、派出所民警和社卫中心医务人员组成的3人入户小组在讨论工作。南都记者梁炜培摄
以下是广东一个典型“三人小组”的日常:
“您好,我是梅阁村的网格员,打扰一下,麻烦帮忙做登记,请戴上口罩。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每天2次体温监测,不能外出,每日三餐由房东负责外出采购,一定要居家隔离。”这是网格员每天入户面对隔离人员的开场白。
“您什么时候回来?去过哪里?有车票吗?我帮您做个体温监测。”医生问,怕错过一个小细节,记漏了一个关键点。
“请问房东叫什么名字?平常什么人住在这里?日常要注意用火用电用煤气安全。”民警登记好流动人员信息表。
三人排查小组挨家挨户,配合无间。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迈开腿就能行,有时候也要磨破嘴皮子。
1月29日晚8点多,在接到一通电话后,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组织办主任杨波琳和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出发了,他们马不停蹄赶到街道辖区的一家酒店。早先,一对母女在办理入住时被酒店工作人员掌握到来自武汉,出门旅游,离开湖北未满14天,不愿留在酒店观察。
“我们买了31日广州往武汉的高铁票,明天就要走。”面对这对母女的一意孤行,“三人小组”轮番上阵,最终经过2个小时,晓之以理,对方才同意办理入住留穗观察。此时,已过晚上11点,夜色深沉。
“广州街坊”
广场舞音响变“流动宣传车”
在粤语中,社区居民之间,常以“街坊”相称。“街坊”,既是守望社区的邻里,又是随时准备出手的身边人。“街坊”之中,有大叔,有大妈,他们温情、仗义、勇敢。
这场基层“防疫战”中,少不了“街坊”的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罗湖黄贝街道及其各社区为全方位提醒市民做好防疫及登记工作,利用各种扩音器材,分别在包括小区、商场、超市、公园的多个场所循环播放广播提醒。到了新秀社区这里,一时没有足够的扩音设备,只能在社区内发出征集令。
这时候,“广场舞大妈”出手了。
于是,以往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出现的“广场舞”标配——音响,播放的不是耳熟能详的舞曲,而是温馨提示:“尽量不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有发热或14天内到过疫情发生地,请马上与社区工作站联系……”
“我们终于有机会为这场‘防疫战’贡献力量了!”一位“广场舞大妈”说。
大妈不跳“广场舞”,她们找到了茶余饭后的工作——为社区防疫贡献一己之力。那台平日用于播放舞曲的便携式音响在各地已经成了“流动宣传车”,将防疫知识送达当地每一户人家。
在广州,群防共治志愿者队伍就叫“广州街坊”。
疫情暴发以来,这支组成人员不乏“大叔大妈”的群防共治志愿者放弃春节假期,佩戴口罩,穿上马甲,戴上袖章,逆行而上,深入社区,支援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他们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导疏散聚集人员,协助医务人员监测体温,排查重点地区来穗人员,做好封闭式管理的小区(村)人员登记,为居家隔离人员买米买菜,开展公共场所消毒……
“靠埔青年”
临时上阵生产防疫物资
“战疫”打响,医务人员冲锋在前,但随着疫情升级,防疫物资一时紧缺。怎么办?必须有人输送“子弹”。年前到年后,广东的多个防疫物资工厂里,灯火通明,机器轰响。然而,工人连夜加班,仍然填补不上缺口。
这时,“广州街坊”再度出手。
2月5日上午9时,“广州街坊·靠埔青年”团队紧急组建了一支抗疫志愿突击队,在做好个人防护和岗前培训后,以极高热情投入到防疫物资流水线生产工作中。
“广州街坊·靠埔青年”志愿突击队生产防疫物资。受访者供图
这群流水线上的“员工”临时上阵,从有样学样,到慢慢熟稔。一包又一包的防疫物资经过他们的手,驰援武汉。
当日上岗志愿者共计34人,累计打包医用棉签大概3万包,医用采样管大概1万包。面对简单而高强度的生产流水线工作,很多志愿者表示:“从未参加过流水线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想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有需要的同胞,再累都值得!”
有志愿者为了能多包装好一份医疗物资,连上厕所喝水都省着去,因为这样可以多争取数分数秒赶制医疗物资。
“临时妈妈”
穿防护服照顾2岁男孩
在基层“防疫战”中,一群社会工作者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们扎根在社区,对鳏、寡、孤、独者,他们绝不袖手,以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守护和抚慰了那些贫弱的灵魂。
黄社工是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工站的一名普通社工。1月27日晚,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工站接到一个紧急消息:居住在街道辖内的一家医院,其中五名家庭成员高度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医院隔离治疗,剩下一名疑似患者——年仅2岁的男孩阳阳(化名)独自医院隔离病房,急需人员照顾。
接到任务的黄社工刚开始有过担忧,“怕有感染风险”。然而,她仍然决心挑下这个担子。
黄社工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充当2岁男孩阳阳的“临时妈妈”。受访者供图
医院照护阳阳。当晚到达已是深夜12点,黄社工按要求穿好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开始充当阳阳的“临时妈妈”。黄社工陪阳阳做各种检查,喂饭,未婚的她如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阳阳。
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阳阳会惊慌,黄社工便轻声细语安抚他的情绪,想尽办法在病房中与他玩小游戏。在做胸透时,阳阳哭闹得特别厉害,黄社工顾不上接触感染的风险,紧抱着他完成了检查。在社工的陪伴中,这个2岁男孩顺利度过了最煎熬的时光。
在焦虑和期待中,大家等到了阳阳三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喜讯。这意味着,阳阳可以顺利转到普通病房。而在新的陪护人员到位后,黄社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住处,开始了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
像黄社工这样的社工何止一个。单是在广州,1月26日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发出《关于全行业援助抗击新冠肺炎疫灾,实施“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的倡议书后,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纷纷响应开通服务热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9日,广州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设了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投入接线服务社工人次,累计服务市民人次,跟踪服务的困境人群人次。
心灵守护
条社工心理热线开通
这场防疫战,不容忽视的还有心灵的守护。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指出要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并且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
一通电话,两三句寒暄,就可能驱散孤独和不安,让“战疫”的人心更加坚定。
住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的小艾(化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被当地街道摸查到的一批需要居家留观人员之一。留观期间,她在反复量体温时产生了焦虑,“我心里一直平静不下来,我有两个孩子跟我一起,我好怕自己万一不舒服被隔离,孩子没人管,越想越没办法平静。”
她向龙岗区龙岗街道办的心理咨询师发了求助私信。针对她的焦虑和已产生的躯体反应,心理咨询师耐心安抚,引导她跟着心理保健操视频做放松训练:挑选一段冥想音乐,充分休息后,再测体温。回访时,小艾表示放松练习太管用了,“让我卸下了心理包袱,打消了不必要的忧虑,安心留观”。
深圳龙岗街道健康驿站为留观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受访者供图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于1月31日紧急设立了健康驿站,组建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线上组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