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豪车被曝贴牌音响,汽车音响未来

作为国产最贵的电动车,高合HIPhiX在音响上翻车了,50名车主联名起诉并要求退一赔三,一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原因是有人将车内音响进行拆解,发现竟是“MADEINCHINA”的国产品牌音响,而并非一开始宣传的英国之宝。

随后高合(青岛)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继续在社交媒体发表声明,“此前事件涉及的疑惑与误会均已消除。我们与相关车主之间已达成共识:高合并不存在网传《律师函》中所涉及的欺诈行为,也不存在网传的赔偿或补偿。”

可以看出,高合汽车方面已与车主完成和解,但本次事件当中的疑问依然存在。一台售价57万-80万元的汽车音响系统到底是怎样和音响品牌合作的,并没有解释清楚。

其实这种“贴牌”生产被揭露以后,不仅对自己品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友商也带来了很大困扰,不少豪车车主也对车进行拆解,发现也有“贴牌”行为。相关的边际效应是大家在选装或者改装音响时,会考虑其的真实性,毕竟多花几万元换来的音响竟然是代工厂贴牌的,这换做是谁也不会买单的。

所以说以后怎么在音响上继续营销自己成了车企的难题,豪华品牌该怎么通过高大上的音响多收取更多的费用呢?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理想又来蹭了,我们没“贴牌”

论蹭热度,理想可谓是独一档,在事件发酵以后,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立马站出来了,发表了自己对汽车音响的看法。简单来讲,就是部分高端汽车品牌的音响,都是代工厂贴牌生产的,随后就可以挂上授权厂家的名称,类似于一个“联名”的效果。

李想也是想借着当下的舆论,吹一波自己的产品罢了,但谁能想到,没过几天自己家的后院就着火了,近期不少媒体也报道了理想L9悬挂断裂的事件。

言归正传,李想说的这个汽车音响贴牌授权这一行业的乱象,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首先这次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了贴牌音响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不在少数。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除了英国之宝,还有BOSE、哈曼卡顿、柏林之声、宝华韦健、JBL、燕飞利仕、Beats等,那么这些品牌都有贴牌代工的行为吗?我想是有一定可能性的,毕竟车载音响和普通的音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考虑到研发成本,许多品牌都只参与贴牌授权,好一点的会对音响系统的声场、共振、音效等进行调校优化。但是转换到车企上,对外宣传就是我们使用的XX家的音响,至于是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并没有清楚地告诉用户。

那么李想没用这些品牌的音响,他是怎么做到理直气壮的呢?这就要说到所谓的“白牌”(无品牌)音响和他自己研发打造的音响系统。白牌音响简单地讲就是,厂家出一整套音响硬件给你,具体怎么校准,用什么系统都由你自己或者软件商去打造。而李想也曾表示之所以没有与品牌音响商合作,是希望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让利给消费者。

与理想不同,高合汽车选择与英国之宝合作,调校音响系统,所以在英国之宝的加持下,会使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实际上理想的音响和高合汽车的音响都来自大名鼎鼎的苏州上声,并且世界上大部分的汽车音响硬件都是由上声制造,在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车载扬声器的交付上险排名中,上声电子以25.52%的份额排名首位,该公司按照出货量统计市场份额为19.77%。

所以比起高合营销其音响的品牌,理想显得更“聪明”。在其营销汽车音响的广告上,只对21个扬声器和率达到W进行了营销,而没有提及其音响的品牌,那么国产新势力是不是该走理想的路子呢?

贴牌风波后,汽车音响会怎样继续“圈钱”呢?

考虑到出行的舒适度,音响一直是大家避不开的选择题,但说实话,真正的音响的好坏并不在于音响,更在于汽车的隔音或者降噪效果,举个例子,比如就算搭载了柏林之声的车行驶在公路上的效果,并不比不上的杂牌音响在路边停着的效果。所以要想通过音响继续“圈钱”,增加车身的降噪效果,可能是下一步车企着重的营销方向。

其次如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放弃音响品牌的影响力,使用更高功率和更多的扬声器,来打造非常棒的音响效果。有数据显示,在交付的车辆中,搭载10个及以上扬声器上险量为.26万辆,同比增长40.66%,说明人们开始对汽车扬声器的数量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2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